又是一个寒冬,真不知道这个寒冬对于忙忙碌碌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到底仅仅是寒冷的序幕还是黎明前的最后黑暗。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们在找工作的时候越来越茫然,越来越无助。曾几何时,他们盼望着毕业,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未来充满了期待,而今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悲观、恐惧甚至病急乱投医。我们期望通过这样一次面对毕业生、职场新人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全方位多角度调查,全面客观地反映就业者期望与企业实际情况,使就业者调准自己就业的准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企业看重员工未来发展空间,工作潜力成为核算薪资主要标准
在核算薪金的五大标准学历、学校知名度、专业特长、工作潜力与岗位职责中,工作潜力以47.4%居于首位,可见企业对于人才未来发展空间的看重。然而,此前我们通常认为很重要的学校知名度仅以11.2%排在五个因素的最后,过去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名校的学生们逐渐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们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不再拥有曾经那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了。所以,千万别再以为进了名校就进了保险箱,因为它不再是找工作和要高薪的重要砝码。由于企业对“出身”看重程度的下降,多年来“上个好学校还是上个好专业”的争论也多少见了分晓,专业的选择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此次调查中,“专业特长”以42.4%紧跟在工作潜力之后排名第二。岗位职责和学历则以39.7%并列第三位。从后面的薪资标准来看,不同学历之间的确存在着薪资水平的差异,但学历并不是企业核算薪资的主要标准,可见学历只是制定薪资水平的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另外,还有2.6%的企业选择了其他标准,其他标准主要集中在所在城市和所属行业,这两个因素也成为企业核算薪资标准的考虑元素之一。
2、毕业生定位准确,核定标准与企业出奇一致
面对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毕业生们告别过去的盲目乐观,越来越理性地分析自身实力和价值。在面对毕业生的“如果你刚毕业,你核算自己应该得到的薪资,最主要考虑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回答的各项答案的比例排序与企业完全一致,可见在就业问题上,我们的毕业生正不断地在调整自己的定位,与企业实现契合。
参考数据
选项 |
学生问卷 |
企业问卷 |
工作潜力 |
33.1% |
47.4% |
专业特长 |
23% |
42.4% |
岗位职责 |
18.6% |
39.7% |
学历 |
16.1% |
39.7% |
学校知名度 |
6.1% |
11.2% |
其他 |
3.1% |
2.6% |
|
|
3、应届毕业生薪资标准以学历分档,硕士研究生优势并不明显
在实际的薪资标准调查中,我们看到本科以下学历的毕业生,实际薪资标准主要集中在1001——2000元,占了73%,本科毕业生,实际薪资标准主要集中在2001——4000元,占了67.9%,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实际薪资标准也主要集中在2001——4000元,占了50.9%,博士毕业生的实际薪资标准则主要集中在4001——6000元,占了41.4%。可见,本科以下与本科之间、硕士研究生与博士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分水岭,而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同属中端档位,研究生优势并不明显,上周在北京举行的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也说明了研究生的尴尬境地。至于博士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两方面来看。作为高端人才,博士生如果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岗位,的确拥有比本科生和研究生可观得多的薪水,但他们同时也面临着就业压力。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有将近15%的企业都表示不招博士,所以专门针对博士的岗位的稀缺,将成为博士就业的最大障碍。
4、就业形势的严峻使本科及本科以下毕业生较为悲观,研究生与博士生日趋理性
关于薪金的标准问题,我们同样对企业与毕业生同时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及本科以下毕业生对于期望薪金比较悲观。对于本科以下学历的调查中,居然有25.6%的人期望薪金是在1000元以下,而企业实际制定这一薪金标准的仅占8.1%。本科生的期望薪金主要集中在1001——2000元,占了48.2%,这与企业主要集中的2001——4000元,正好差了一个档次。在最近几年的报告中,都显示我国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技术人才奇缺,在大家疯狂抢占白领岗位的同时大量高级蓝领的职位空缺。所以,企业对于本科、特别是本科以下学历的就业者,更加看重专业的技术,因而薪金并没有因为就业的压力而一味降低。本科生、本科以下学历者切不可盲目悲观,完全可以从走高学历路线转变为走技术路线,使自己拥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够在就业过程中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研究生的期望薪金主要集中于4001——6000元,这比企业集中的2001——4000元恰恰高出了一个档位。如前所述,在薪金标准的问题上,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毕竟研究机构等研究岗位整体需求相对较低,岗位相对于研究生的扩招来说实在是僧多粥少。可见,读研决不是唯一的出路,推迟就业也决不是唯一的选择,毕业生一定要根据个人的自身特点选择自己的未来之路。
参考数据
|
本科以下 |
本科 |
研究生 |
博士 |
|
学生期望 |
企业实际 |
学生期望 |
企业实际 |
学生期望 |
企业实际 |
学生期望 |
企业实际 |
1000元以下 |
25.6% |
8.1% |
5.9% |
0.9% |
0.5% |
0 |
0 |
0 |
1001——2000元 |
57.9% |
73% |
48.2% |
24.1% |
0.5% |
1.8% |
0 |
0 |
2001——4000元
|
13.2% |
18% |
37.1% |
67.8% |
37.2% |
50.9% |
7.3% |
10.1% |
4001——6000元 |
2.5% |
0.9% |
6.5% |
6.3% |
52.1% |
38.2% |
62.1% |
41.5% |
6001——8000元 |
0 |
0 |
0.6% |
0.9% |
6.7% |
9.1% |
21.6% |
32.3% |
8001——10000元 |
0.8% |
0 |
0.6% |
0 |
2.5% |
0 |
5.6% |
13.1% |
10001元以上 |
0 |
0 |
1.1% |
0 |
0.5% |
0 |
3.4% |
3% |
|
|
5、只要努力工作,薪资一定会上涨
在我们对于企业“员工工作三年以后的薪资上涨程度”的调查中,所有的企业都表示一定会有上涨,上涨的区间主要集中于51%——100%、50%以下和101%——150%,分别占了46.4%、28.6%和17.9%,可见企业对于员工的认可一定会体现在薪金水平的上涨上。专家认为,此增长区间也是非常合理的,既保证了员工的积极性,也保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对于就业者“你期望你三年以后的薪资能涨多少”的问题中,就业者的期望与企业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但也存在过于乐观的情况。期望涨幅在200%以上的占了被调查者的14.9%,而这部分企业的实际情况只占0.9%,因而求职者切不可过于乐观。
参考数据
|
学生问卷 |
企业问卷 |
50%以下 |
19.6% |
28.6% |
51——100% |
32% |
46.4% |
101%——150% |
13.7% |
17.9% |
151%——200% |
19.8% |
6.2% |
201%以上 |
14.9% |
0.9% |
|
|
6、人才市场发展,海归优势明显下降
随着企业人才使用与配备的理性化,海归优势较之前两年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在对于企业“同等条件下,海归薪酬”的问题中,表示和国内应聘者一样的企业占了42%,高出20%以内的企业占了46.4%。可见,海归派的就业前景与薪酬不容乐观,海归在国内正在“退烧”。这一方面给我们这些“土学历”的毕业生带来了一个好的信息,证明我们拥有与“海归”同样的竞争力。同时,也给急于出国的人们提了个醒——出国“镀金”不等于就能找个好工作。充电是必要的,但是充电决不能是盲目的。
参考数据
|
百分比
|
和国内应聘者一样 |
42% |
高出20%以内 |
46.4% |
高出20%——50% |
9.8% |
高出50%——100% |
1.8% |
高出100%以上 |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