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媒体与网络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的招聘市场也同样在颠覆历史,特别是在招聘方式上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综合性社会招聘会,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的异军突起以及传统招聘会的自身弊端正在使综合性招聘会逐步让出自己的“老大”地位。那么,综合性招聘会在今天的招聘过程中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1、网络招聘独占鳌头,综合性招聘会退居“三”线
在“企业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招聘员工”的问题中,“网络”以87.1%的支持率高居榜首,超出第二名“熟人推荐”将近60个百分点,而“参加社会招聘会”仅以24.1%与“报纸杂志、电视广告”并列第三位。可见,由于网络招聘节省了企业与应聘者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已然成为目前最受认可与最广为接受的招聘渠道。另外,网络的便利与快捷,也是其他方式所不具备的,这就使网络拥有了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中国的网络招聘也进入了战国时代,招聘网站间展开了白热化的竞争。为了能够在这场较量中笑傲江湖,大家都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提高服务质量。他们的努力带来了网络招聘服务的日趋完善,使得未来网上招聘的前景更加为人看好。诚然,网络招聘也同样有着自己的瓶颈,正如很多人所指出的目前的网络招聘还是以面对中高端人才为主,将一大批求职者与求职岗位排除在外,于是一种将网络与社会招聘会相结合的新的招聘形式——网络招聘会成长起来,它将二者的优势相结合,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网络招聘会也在向多样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以职位、地域、行业、特定人群等不同维度进行划分,使企业与求职者找到更为定位准确的信息与途径,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参考数据
名次 |
企业招聘渠道 |
百分比 |
1 |
网络 |
87.1% |
2 |
熟人推荐 |
25.9% |
3 |
参加社会招聘会 |
24.1% |
报纸杂志、电视广告 |
24.1% |
4 |
到学校挑选 |
22.4% |
5 |
自己组织招聘会 |
3.4% |
|
|
2、社会招聘会遭遇尴尬境地
新生力量不断崛起,社会招聘会却很难克服自己的老问题,沦为“鸡肋”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每次招聘会上都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但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求职者而言,真正的有效接触真是少之又少,丢弃简历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导致了人事部门不得不提出
“发现乱扔学生简历的单位,我们就要封杀”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规定。以前,应聘者总是抱着一份幻想,可以通过招聘会上与企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为自己叩开这块敲门砖。但结果常常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盲目地投出自己的简历,最后连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投了哪些企业。当下,正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也不胜枚举,但效果都并不乐观,于是更多的应届毕业生还是将目标锁定在了校园招聘会上。社会招聘会在大部分企业与求职者心中已经沦为了“不去心不甘、去了也白去”的“鸡肋”。在我们的调查中,无论是企业还是求职者,对于社会招聘会大部分都选择了“作用不大”,而在对于求职者“是否通过社会招聘会找到工作”的调查中,更是有将近80%的求职者表示不是通过社会招聘会找到工作的。可见,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招聘会的作用,但对于招聘与应聘的有效性来说,社会招聘会的确有待提高。
参考数据:社会综合性招聘会的作用
|
企业 |
求职者 |
比较有用 |
15.7% |
23% |
作用不大 |
82.6% |
57% |
没什么用 |
1.7% |
20% |
|
参考数据
求职者社否通过
社会综合性招聘会找到了工作 |
百分比 |
是 |
21% |
否 |
79% |
|
|
3、招到人才、宣传公司、建立储备,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尽管社会招聘会在企业招聘中的地位日趋下降,但企业并没有完全放弃这种传统的招聘方式。一方面,企业在参与的招聘会选择上更为理性,会选择更适合挑选企业所需人才的综合或专场招聘会参与。另一方面,企业更加注重参与招聘会的辅助功能,将招聘会的效益最大化。在我们对于企业“参加社会综合性招聘会的主要考虑”中,尽管招聘人才仍然是企业的主要考虑,但我们也看到了宣传公司形象的作用正在不断扩大。目前,无论是参与社会招聘会还是校园招聘会,企业都不仅仅把它当作一次招聘活动,在很多企业看来这也是一次公关活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参与招聘恰恰是宣传企业、展示形象、传播文化的大好机会。特别是校园招聘中,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是一个具有极大消费潜力的消费群体,因而企业在校园中的招聘在招聘人才的同时,更是向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的一次很好的传播。另外,招聘会上收取简历建立人才储备也的确是企业的一种考虑,在这一点上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求职者都应该算是参与招聘会难得的收获了。
参考数据:企业参加社会综合性招聘会的主要考虑
名次 |
主要考虑 |
百分比
|
1 |
招到需要的人才,即用 |
80.7% |
2 |
宣传公司形象 |
46.5% |
3 |
收简历,建立人才储备 |
36.8% |
4 |
无法推脱组织者邀请 |
8.8% |
|
|
4、一颗红心,多手准备,有选择地参加招聘会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面临就业的压力的确难免病急乱投医。但是随着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日趋规范和完善,我们的毕业生也逐渐走出了混沌状态,开始理性地勾勒自己的就业路径。大部分毕业生尽管仍然选择了多头并进,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网络招聘与公务员考试纷纷出击,但与过去不同的是在每一种选择面前他们更趋于理性选择,只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去尝试,而不像过去那样来者不拒,结果却是鸡飞蛋打。现在的毕业生不会打印上百份简历,是招聘会就参加是企业就投了,在我们对于求职者“一共参加了多少个社会的综合性招聘会”的调查中,百分之八十多的人都在十个以下,更是有36%的人选择了“3个以下”,在综合性招聘会逐渐变为求职的辅助渠道的今天,求职者对于参加招聘会的选择也更加慎重了。
参考数据
求职者参加了多少个
社会的综合性招聘会 |
百分比 |
3个以内 |
36%
|
3——5个 |
29% |
5——10个 |
18% |
10——20个 |
9% |
20个以上 |
8% |
|
|
5、招聘会后面试机会存在,本科生命中率更高
尽管我们对于社会招聘会有着这样那样的怨言,但是我们不可全盘否定它存在的作用与价值。在我们对于求职者“平均参加一场社会综合性招聘会,投递的简历和得到的面试机会概率是多少”的调查中,没有面试机会的仅占16%。可见,大部分投递简历者尽管面试概率并不乐观但还是能够得到面试机会的。但是,我们除了计算出总体各种概率所占的百分比以外,还分学历进行了交叉统计,我们发现本科学历在与本科以下和研究生学历的比较中,在招聘会后的面试机会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本科学历者在“没有面试机会”和“10%以下”这两项上明显低于平均值,而在“10%——30%”、“30%——50%”、“50%——80%”三项选择上都明显高于平均值。研究生却恰恰相反,在“没有棉试机会”一项上远远高于平均值而在10%以上的高概率上却全部低于平均值,这再次印证了当前研究生在就业中面临的尴尬地位。
参考数据:平均参加一场社会综合性招聘会,投递的简历和得到的面试机会概率
面试几率 |
百分比 |
按学历分析 |
本科以下 |
本科 |
研究生 |
没有 |
16% |
19% |
10%
|
38.5% |
10%以内 |
46% |
61% |
42.3% |
38.5% |
10%——30% |
20% |
13.9% |
25.4% |
11.5% |
30%——50% |
10% |
7% |
13.2% |
7.7% |
50%——80% |
8% |
9.6% |
9.1% |
3.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