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这个辞旧迎新、寒冬腊月的时候,都是我们的毕业生们最忙碌的时候。在他们看来,这是找工作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这一战役的成败将决定着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在就业压力的压迫下,此时的大学生在经历了九、十月份的出师不利、初战不捷之后,开始变得焦躁起来,甚至于开始病急乱投医,撒网式投递简历,到头来不但一无所获,还完全打乱了自己的战略部署。那么我们以前的毕业生到底是通过什么渠道找到工作的呢?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调查,可以给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们一点有效的建议,帮助他们找到最有效的途径,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1、网络、公告、熟人、传统媒体——立体的信息系统
信息社会带来了信息传递的快捷与通畅,同时也带了激烈的竞争。网络与媒体的发展,更是将信息的传递速度与范围发挥到了极致。网络在今天信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招聘信息的传播也不例外。在我们对于“你最主要从哪个渠道获得招聘信息”的调查中,“网络”当仁不让地占去了半壁江山,“学校公告”和“报纸杂志、电视”分别以21%和14%位列第二和第三。
随着各校对于学生就业指导的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中心在毕业生找工作的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信息传递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对社会上纷繁冗多的招聘信息,其中还不乏大量的假信息和真陷阱,毕业生对于来自于校方的信息给以了更高的信任度。面对社会招聘的低成功率,更多的毕业生也把希望寄托在了校园招聘中,毕竟校园招聘少了那道“工作经验”的门槛儿,因而学校的招聘信息公告会越来越为毕业生所关注。
尽管受到来自与网络和校园的冲击,但传统媒体依然在信息传递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由于传统媒体自身无法克服的一些问题,诸如电视广告中的信息无法固化、不能向网络那样直接回复、邮寄过程耽误时间等等,使得传统媒体作为招聘信息获得渠道的地位正在不断下降,仅仅成为一种补充手段。
熟人介绍也是一种常见的获得信息的方式,特别是对于校园里的毕业生来说,通过与师兄师姐面对面或者网络BBS上的交流,不但可以获得企业的招聘信息,还能同时得到企业内部员工对于企业的评价,使求职者更加全面的评估应聘职位是否适合自己。因而,从流动的媒体到校园的公告、从作为“点”的熟人到作为“面”的网络,当前获得信息的渠道可以说是极为丰富的。对于求职者来说,他们有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求职信息系统,因而在找工作的全过程中第一个结点可以说是基本没有问题的,求职者要做的就是在全面了解这些信息后筛选出适合自己的信息,以保证简历投递的有效性和命中率。
参考数据
|
主要从哪个渠道获得招聘信息 |
百分比 |
1 |
网络 |
50% |
2 |
学校公告 |
21% |
3 |
报纸杂志、电视 |
14% |
4 |
熟人介绍 |
9% |
5 |
单位公告 |
6% |
|
|
2、网络——一张网罗天下的大网
网络改变了世界,甚至于彻底颠覆了我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网络几乎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平台——获取信息、购物、找工作,无一离得开网络。在我们对于求职者
“你最主要从哪个渠道获得招聘信息”和“你最主要从哪个渠道了解找工作的技巧”两个问题中,“网络”都高居榜首。在“你最后通过下列哪个渠道找到了工作的问题”中,“网络”也仅以5个百分比之差落后于“熟人介绍”,排名第二。可见,网络在找工作中,将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最主要的求职渠道之一。
3、熟人介绍——一条通往罗马的大道
当我们对一个人一无所知的时候,我们宁愿相信熟人的介绍,把更多的信任留给知根知底儿的人。尽管在“你最主要从哪个渠道获得招聘信息”的问题中,“熟人介绍”仅以9%排名倒数第二位,而在“你最后通过下列哪个渠道找到了工作”中却以25%“笑傲江湖”,“熟人介绍”的成功率与有效性可见一斑。不谋而合的是,在之前关于雇主通过什么渠道招聘员工的问题中,“熟人介绍”也以25.9%的高比例,仅次与“网络”排名第二。可见,无论对于雇主还是求职者,“熟人介绍”都是一条极其有效的途径,因而智联招聘专家特别提醒我们的求职者应该重视社会关系、人脉资源的建立,这对自己的求职道路来说,的确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网络以20%紧随其后,证明了其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日益“雄起”的地位,但是相对于获取信息50%是通过网络的高比例,20%的实际找到工作的比例与“熟人介绍”的高有效性相比多少有点儿相形见绌。网络的便捷与低廉,带来的往往是“海投”简历,因而伴随“网络便利性”同时发生的是“网络垃圾性”,这大大降低了网络投递的成功率。很多人抱着“有枣一竿子,没枣一竿子”的想法,大量投递简历,结果往往一无所获。智联专家提醒广大求职者,充分利用网络广泛投递简历的确是件好事儿,但是还是应该有一定针对性,从而提高网上投递简历的有效性。
另外,“学校推荐”仅以4%排名最后,这一方面说明学校在给以学生就业指导中仍然略显资源不足,在就业指导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市场经济下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学校推荐很多时候也只是“一厢情愿”,关键还得是雇主与求职者“两情相悦”呀。所以,对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更现实、更有效的工作应该是把更多的企业引入到校园招聘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求职机会,这恐怕比直接推荐要更得人心的多。
参考数据
|
雇主 |
求职者 |
招聘渠道 |
百分比 |
找到工作渠道 |
百分比 |
1 |
网络 |
87.1% |
熟人介绍 |
25% |
2 |
熟人推荐 |
25.9% |
网上投递简历 |
20% |
3 |
参加社会招聘会 |
24.1% |
参加社会招聘会 |
18% |
4 |
报纸杂志、电视广告 |
24.1% |
学校参加双选招聘会 |
17% |
5 |
到学校挑选 |
22.4% |
直接向单位自荐 |
12% |
6 |
自己组织招聘会 |
3.4% |
报纸杂志、电视 |
4% |
7 |
|
|
学校推荐 |
4% |
|
|
4、校园招聘会——爱你没商量
2004年4月,智联招聘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做了一次找工作途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型综合性招聘会依然是毕业生的首选,校园招聘紧随其后。当时,在2366人次的选择中,有536人次,占22.7%的人选择了去大型或者专场的现场人才招聘会去寻找机会。但是随着近年来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社会大型综合性招聘会的种种非议,社会招聘会逐渐让出了“江湖老大”的位置。很多人用"骡马大会"形容人潮如涌、水泄不通的传统招聘会,令人室息的环境对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和应聘者都是一种体能的"初试",但其优点是现场感强,求职者对招聘单位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因此,具有传统招聘会特点的校园招聘恰恰继承了招聘会现场感强的优点、却弥补了人多混乱的缺点,因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钟爱。
参考数据:2004年4月调查结果
|
2004年11月,智联招聘对于新一届的应届毕业生再次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校园招聘已经超越了传统社会招聘会,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招聘形式。
在 “ 我想通过以下途径找工作 ” 的调查中,有 25%的同学选择了 “ 校园招聘会 ” ,20%的同学表示会上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可见,校园招聘与网络所爆发出来的上升动力是毋庸质疑的。
在2005年底的此次调查中,尽管“在学校参加双选招聘会”仅以17%排名第四,但是它与第二名“网络”、第三名“社会招聘会”比例非常接近,充分证明了校园招聘仍然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找工作渠道之一。当然,近年来校园招聘中也不乏以“招聘”为名,大搞“品牌宣传”的案例,搞的大学生对于校园招聘也颇有微词,但是毕竟在大多数学生心中对于校园招聘还是抱着一分美好的期望的。在此,专家也请那些决定走进校园的企业,好好珍惜这样一次挑选人才的机会,切不可拿大学生的期望与未来当儿戏。
5、技巧只能应急,找工作关键要靠内功
在对于“你最主要从哪个渠道了解找工作的技巧”的问题中,有43%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网络获得的,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这样一个数字不足为奇。排在第二位的是“家人、同学、朋友的经验交流”,此比例也高达33%。可见,“过来人”的经验是宝贵的。现在很多院校的BBS上也开辟了求职专版,供大家交流找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于大学生们的确提供了不少帮助。商业培训仅以2%排名最后,这也给一些专业的就业培训机构进入校园提供了一个“商机”,在可能的情况下,商业机构也可走进校园,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就业指导培训,以提高毕业生找工作的命中率。
提到找工作的技巧,智联招聘专家特别提醒广大求职者,市面上、网络上那些流传着的所谓“面试大全”也只能作为“急诊”应急而用,千万不可将其奉为成功宝典。随着雇主面试设计的更加科学合理,面试更加回归应聘者的本色发挥,通过全面的面试,雇主将全面考查应聘者的个人素质、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因而,我们的求职者,特别是大学生,一定要在平日里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加强自己的修养,全面提升自己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找工作的漫漫征途中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数据
|
主要从哪个渠道了解找工作的技巧 |
百分比 |
1 |
网络知识介绍 |
43% |
2 |
家人、同学、朋友的经验交流 |
33% |
3 |
其他 |
9% |
4 |
报纸、电视知识介绍 |
7% |
5 |
学校老师讲解培训 |
6% |
6 |
商业培训 |
2% |
|
|